莆田市利用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契机,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宜居建设工作有机结合,整合优势资源,改善城乡风貌景观,探索出适合莆田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着力打造“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临港产业培育,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近年来,我市按照集中、集约、集群的原则,推进产业发展机制形成、实现临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一是结合重大项目推进,优化临港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石门澳产业园陆域形成,重点培育发展石门澳形成化工产业园,结合金鹰林桨化一体化和差别化纤维落地,发展东吴临港产业,扎实推进涵江作业区后方临港产业园陆域形成,打造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结合产业集聚,提升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布局水平。积极引导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和工业企业“去城入园”,逐步搬迁调整到各工业园区,以“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等14个区域品牌为依托,将鞋业抱团拓展市场经验复制到其他产业,推进电子商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对接,实现两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和临港产业发展。向莆铁路莆田段路基工程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陆域路段施工基本完成;莆永高速公路莆田段全线贯通;沈海复线高速公路莆田段基本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湄洲湾至重庆高速公路萩芦至五星段全面开工建设;涵江港围海造地工程获国务院审批,加快LNG新增储罐建设、风电场等重大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差别化纤维生产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步伐,壮大我市临港工业产业体量。其中2012年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涉及140个项目,项目总投资322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2.9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96.6亿元。
(二)加快公用设施建设,提高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我市围绕污水垃圾处理、四绿工程、水环境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宜居莆田建设。一是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城乡统筹、就近接管、相邻联建”的原则,已建设7个污水处理厂、2个泵站及11个污水配套管网工程,污水配套管网总长度达1280km。逐年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两厂两场三十二站(即一座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厂以及仙游寨岭垃圾处理场和大湖垃圾处理场以及32个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处理系统,目前,我市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9%,实现了城乡村生活垃圾“全收集”目标。二是加大“四绿”工程实施力度。推进以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为主要措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12年全市完成造林绿化20.02万亩,占年度任务19万亩的105.4%。建设沈海高速公路莆田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得到了省里的肯定;“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了全国绿化委员会核查组核查验收,九龙谷荣获“国家生态教育基地”称号。三是加大河道整治力度。着重进行南北洋局部易发洪涝区域的河道整治,2012年主要完成修复下磨溪河道护岸300米,启动钟潭溪河道整治工程、南洋片区东郊河沙坂段整治工程。先后开展了北洋片荔城区后卓溪河、涵江区梧梓河、塘头河等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推进荔城区申报水利部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县建设,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新建改建涵闸等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提高莆田市防洪排涝能力。四是推进供水向农村辐射。通过制定出台《莆田市供水体制整合实施方案》、《莆田市供水行业暂行管理办法》、《莆田市供水行业水质督查实施细则》、《莆田市城乡统筹供水专项规划》等,加快整合城乡供水体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通过重点实施供水“一网七厂”工程,目前扩容自来水量11万吨/日,供水普及率达99%以上。并启动建设第三水厂,湄洲湾片区供水工程和第二水厂一、二期改造工程,扩大供水规模,进一步提升城乡供水能力。五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试点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城乡绿道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农村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2012年实施12个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试点项目,13个市级试点项目。制定出台了《莆田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实施方案》,全市“点、线、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市城市建设战役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指导,试点攻坚工作收到实效,并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现场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三)开展城乡园林绿化,推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在开展城乡园林绿化过程中,我市始终秉持着生态园林、节约园林的理念,从原先规则式种植为主转变为自然式、大绿量、低养护种植方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城市独特的“五山、四水、三湾、二岛、一心”(“五”指五山簇拥,即囊山、九华山、天马山、凤凰山、壶公山;“四”指四水相依,即木兰溪、萩芦溪、延寿溪和南北洋河网水系;“三”指三湾环绕,即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二”指二岛添辉,即湄洲岛、南日岛;“一”指一心为源,即沿木兰溪两岸约56平方公里区域的“生态绿心”)和五条疏港大道,把环绕城市周边的大小山脉和河网滨溪水系有机连接,把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重点建设了总长约1500公里的绿道网,打造了彰显莆田特色的荔枝林景观带,创建了凤凰山公园、龙脊山烈士纪念公园、泗华水上公园、东岩山文化公园、玉湖公园、木兰陂水利公园等综合性和专业性公园,形成分布均衡、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其次,我市道路绿化坚持做到“绿”随路建,建一条路绿一片树,注重植物品种造型、色彩搭配,力求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迎宾大道、城港大道、延寿路、东圳路等市区主干道先后进行改造提升,荔园路、迎宾大道、荔涵大道和城港大道等道路两侧各留出30米绿化带,总长度74.79公里,绿化带总面积达374公顷,形成大绿量、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并最大程度地发挥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目前我市城市绿地率达到37.89%,绿化覆盖率达到4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02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点、线、面、环相结合,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化体系和“水清、河畅、岸绿”的荔林水乡特色。我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荣誉称号。(莆田市住建局) |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7日 |